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貫徹安全農業 生產者、消費者都需覺醒

新頭殼newtalk/新頭殼newtalk 2013.11.14 00:00
新頭殼newtalk2013.11.14 劉奕霆/台北報導

對於近來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危機,農委會副主委陳文德於今(14)日參加新頭殼主辦的「邁向安全農業之路」座談會上提到,過去農產品上市前由農業單位做檢驗,上市以後則變成由衛生署檢驗,在中間容易有模糊的灰色地帶,現在則是由12個部門所組成的聯合稽查小組,依產品項目不同組成,以達到一致的檢驗標準。

由雲林縣政府與新頭殼網站共同舉辦的「永不消失的糧倉」論壇第4場座談會「邁向安全農業之路」,今日在新頭殼登場,邀請到農委會副主委陳文德、雲林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許永瑜、虎尾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戴守谷、農夫藝術師蔡弘俊一同參與討論。

陳文德指出,消費者當然會特別關心自己所購買的產品是否安全,因此也會質疑政府的把關能力;以安全農業為例,中央與地方政府當然也有組成不同的稽查小組,針對檢驗過程中有異常的廠商進行稽查,並對民眾檢舉、申訴、媒體揭露出來的案件進行嚴格檢驗。

許永瑜則認為,安全農業中農民教育部分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應該從教育著手,對於如何使用農藥、合理施肥等,讓農民有正確觀念;此外,縣府也對農作物加強檢測,增設許多生化檢測站;雲林縣還首創農藥聯合稽查小組,抽查農藥店是否有販賣禁藥、偽藥,從農業生產的源頭,為農產品安全把關。

戴守谷則提到,安全農業中最重要的是生產者的「良心」,由於最後生產的農作物會變成食物進到人體內,除了本身的營養價值外,當然要考慮到公共衛生與其他條件,因此生產者必須要有覺醒跟認知。

此外,戴守谷也指出,目前落差較大的是消費者對各項農產品標章的認知不夠;必須讓消費者在購買時要能夠認清楚,什麼是安全的、優秀的產品,然後再進行消費,這樣才會讓優良產品的生產者有誘因投入驗證標章。

蔡弘俊則是以自身投入農業生產的經驗指出,投入驗證標章是需要費用的,但是費用卻不因為農民種植面積大小而改變,因此對於許多規模較小的農民來說,即使產品是標準且合格的,若要投入驗證標章,那麼許多人都無法維持生計。

蔡弘俊認為可以把由民間機構執行的「第三方認證」,改為鼓勵消費者可以到農場參觀,並且實地了解農產品的生產過程,等於是由消費者親自檢驗,建立雙方信任關係,也可以減少農民投入在驗證標章的費用。

最後,陳文德強調,從生產者到消費者每一個環結都非常重要,從政府、經營者、生產者到消費者都必須有共同理念,才能夠貫徹安全農業,消費者才會買的安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