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蘋果秋季發表會沒驚喜,也許是我們期望過高?

WIRED.tw/林 克 2013.10.25 00:00

photo:mattbuchanan/flickr

Apple首場秋季發表會落幕,有值得欣慰之處,卻也感覺少了什麼。

首先,我們看到Apple的新產品展現了極高的工藝水平,對更輕、更薄、更洗練簡約的設計追求一如既往,換裝新晶片的Macbook Pro與iPad,更具威力、續航力更久;桌機旗艦Mac Pro更是自2002年發表的檯燈型iMac G4之後,又一顛覆電腦構型的力作,發表會中展示的製程影片令人嘆為觀止。

Apple深耕產品軟硬體垂直整合也見成效:全新的OS X Marvericks更節能、更快速,增加了200多項新功能。循iOS的發展軌跡,作業系統可以作為綁售促銷(loss-leader)的商品,成為觸發硬體銷售的領頭羊(沒有比跑不動最新版作業系統的電腦更能刺激買氣的)。自此開拓了免費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的全新商業模式

Apple的創新動能,毫無疑問地被傳承下來。只是讓人憂心的是,這些精雕細琢的軟硬體工藝背後,看不見任何熱情。賈伯斯曾對產品施過,可以讓整場觀眾起立鼓掌、尖叫、甚至落淚的魔法,這些驚喜與感動已隨著他一同消逝。

「One More Thing…」哪去了?

2013年的秋季猶如過去兩年的每場發表會,已成為照表排演的戲碼。

首先執行長庫克(Tim Cook)登台發表一連串成功統計數字─iPad至今已經銷出了1億7,000萬台、開發者們從Apple收到了130億美金拆帳收入、iPad已經擁有47.5萬個App…

接著播放精美的形象影片,拍攝品味高雅,旁白感性說服力十足。燈光亮起,軟體解說由費德里奇(Craig Federighi)擔綱,然後席勒(Phil Schiller)輕輕嘲弄了一下微軟與Google,播放一段首席產品設計師艾夫爵士(Jony Ive)現身說法的影片,然後端出這場發表會的一道道主菜。最後各部門主管謙虛地為這些精心傑作,接受觀眾的讚賞。結束。

嘿!等一下,他們是不是遺漏了什麼… 我們不禁想問,當「One More Thing…」的驚喜已經不復存在,Apple還是Apple嗎?

以往賈伯斯的作風是「告死洩密者」。但今年Apple每場發表會的底牌早就天下皆知,我們唯一不知道的是iPad第五代會被稱為「iPad Air」;參加Apple的產品發表會,就像是從最後一頁開始讀起的推理小說一樣無聊。

Apple創新的模式已然改變

Apple現在面對的困局,一如哈佛大學的管理學大師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所提出的企業創新範本。

以往,賈伯斯擅長「破壞型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猛然推出撩撥消費者神經,帶話題性、足以改變遊戲規則的產品,一直是Apple在過去10年能爆發性成長的動力。

賈伯斯辭世後,接手的庫克轉趨穩健。Apple的作風變得越來越像是以往它所挫敗過的巨人:微軟、IBM或是Nokia的「持續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ation)」策略。這些巨型企業,追求技術的可持續利用與利潤的最大化;利用市佔率為後盾,可將經營風險降到最低。但面臨破壞型創新的競爭,則脆弱不堪一擊。

比較2007年的初代iPhone與2013年秋季的iPhone 5S的外型與規格,我們可以看到Apple不斷地持續改進與琢磨這項產品的用心;但比對兩項先後產品登場時,台下觀眾與市場的反應,我們可以體會到這兩種策略的差異。

今天的Apple,有足夠的能力生產出讓人欣羨,的高價科技精品─就像SONY一樣,一家品牌力得到市場認同,足以將產品溢價銷售的創新企業。

但可惜的是,隨著一個夢想家的逝去,背負了太多粉絲的期待的Apple,其光環將漸漸暗澹,或許它不再那麼成功的原因只是過去它太過成功。

走筆至此,體會到我們應該丟掉過去期待驚喜的心態,Apple早在2011年10月的那天過後就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Apple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