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策略家蘇起失算連連

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 2013.07.31 00:00
10多年來,社會共同的看法是九二共識是蘇起發明拿來讓國共聯手對付民進黨用的,以2012大選來看,國共還運用得非常得心應手,沒想到蘇起在民進黨24日舉行華山會議中語出驚人地說、2000年4月他發明九二共識本來是為民進黨好,給就要執政的民進黨可以拿來和中共和解溝通用的。 相信他的說法的人恐怕不多;但是我是相信他的,我當場說我不懷疑他當時對民進黨的善意。我肯定他的善意,但我也在意他的策略是否明智。 他感慨地說他發明了九二共識後他有「三個沒料到」: 沒料到中共接受,民進黨不接受;沒料到九二共識被痛罵多年,而且越被罵,越有名;沒料到九二共識成為國共2005年及2008年談判與和解基礎。 他沒料的其實還不只是這三樣。例如,九二共識雖然越被罵,越有名,但是社會也越不明白九二共識是什麼。沈富雄是建議民進黨不要拒絕九二共識的,但是他卻說,近來逢人就問是否知道九二共識的意涵,以及一中各表怎麼表法,令他很驚訝的是,幾乎全台上上下下,甚至外國使節,都不清楚。 民進黨做了一個民調,結果也印證了沈富雄的說法。 首先,民調結論是民眾支不支持九二共識,藍綠民眾立場分明,九二共識的支持者幾乎全是泛藍民眾,泛藍支持的高達68.4%;泛綠幾乎全反對,高達63.7%。 但是不管支持與否,是藍是綠,不暸解九二共識的竟全都達到8成以上。 依這調查,「影響重大無比」的九二共識,知道他是什麼的竟不到15%,支持度有68.4%的泛藍知道他是什麼的也不到20%,這真是人類政治史上最詭異的奇蹟了。 蘇起會有第一個沒料到─沒料到中共接受,民進黨不接受,當然來自於他對兩黨的錯估。 2000年他認為民進黨會接受,顯然是依據他對陳水扁的觀察:1999陳水扁倡導「新中間路線」,推動廢除台獨黨綱,結果妥協成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民進黨經陳水扁一番的「去台獨化」後,大幅向國民黨靠攏,接受以九二共識為名的一中各表自理應是沒有問題的。 陳水扁就職後立場的變化也的確符合蘇起的預期:宣布了「不獨不武」的四不一沒有,但是陳水扁再進一步要民進黨接受一中各表時,民進黨拒絕了。蘇起錯估了從草莽崛起的民進黨做為一個「使命政黨」,他對理念的堅持的強度。 蘇起對台灣的對手─中共也錯估了。蘇起沒注意到在他進陸委會之前,中共在1991〜1992三次會談中展現的對「共識」兩字的的渴望。為了讓國民黨政府接受「共識」兩個字,中共手段非常柔軟,結果,「模糊化的共識」成了當時中共的最愛,國民黨政府的最怕,和蘇起在2000年時想像的國共兩黨完全相反。 1992時,國家定位上國共兩黨都以一中為原則,但內容大有差別,中共的一中原則是所謂的一個中國三段論: 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他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而國民黨在李登輝主席時代訂下的一中原則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中共當局認為『一個中國』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台方則認爲一個中國應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則僅及於台澎金馬。臺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 在1991〜1992年海基海協兩會在協商定位時─國家定位這種天大地大的事,中共竟可以堅持由白手套的兩會敲定,真是「柔軟」─中共大方地只要求白紙黑字,雙方承認「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好,不必放進中共三段論的文字,當然也冠冕堂皇地反對海基會把各表放進去。 無疑的,北京這立場似乎就完全符合後來蘇起推九二共識時強調的「模糊策略」。 在協商過程,中共認為縱使在明確論述上有不同,但一個中國的共識已經很清楚。8月 27 日新華社報導海協會負責人表示:『台灣方面確認“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我會認為它表明了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海峽兩岸的共識。」』然後,北京認為共識既然有了,雖然「下一步,應該要解決這個問題,涵義應該有更加明確的論述」,但涵義的問題在事務性協商時可以暫不討論。 如果依蘇起推九二共識時國民黨應採取戰略模糊原則,那麼國民黨政府應當在1992年就接受北京這一個的要求,因為這樣的共識一點也不妨礙國民黨政府暫時繼續片面地主張一中各表。 但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對「暫不討論」就寫下一中共識很戒慎恐懼。害怕一旦台灣被模糊的一中共識框住,北京便可以運用懸殊的國力和國際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唯一合法政府」的優勢壟斷對一中原則共識解釋權,並進一步迫使台灣的一中定義向中國方向靠攏,因此當時國民黨政府堅持台灣要有明確的「各表」空間才願意承諾有共識。雙方談不攏,結果是,雖「文書認証」等事物性協商達成了,但國家定位的協商在1992年10底破局,北京代表丟下海基會代表,逕自走人。接著11月3日在北京說台灣己接受「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而「涵義的問題在事務性協商時可以暫不討論。」 中共的作法當時擔任陸委會副主委的馬英九,大大地生氣,批評明明已經「商談功虧一簣」,海協會也「明知雙方就有關一個中國的“表述"問題並無交集,卻對外一再揚言,雙方已獲得共識。」他說中共是「言不顧行,行不顧言」。一向溫文儒雅的馬連話都講得很難聽了,說中共「缺乏誠意」「政治勒索」。(圖一,1992/12/06中央日報) 2000年3月國民黨總統敗選,4月蘇起提出九二共識,5月蘇起擔任國民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召集人,此後國共兩黨迅速接受九二共識四個字,2001年4月27日,中共第一次由國臺辦新聞局局長張銘清發表談話提「九二共識」,但誠實的馬英九還一直維持國共、兩岸沒共識的看法,2001年6月20日他仍在說「國民黨接受一中各表,但大陸只有一中沒有各表」。 只是儘管此後國共都承認有九二「共識」,但對他的內容仍然找不到共識,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中共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雙方互相批評對方不對。 國共第一次在兩岸間正式白紙黑字地簽下來,彼此承認有九二共識要等到2005年。<胡連公報>是第一份雙方承認有九二共識的文件。但在<胡連公報>中,雙方仍然沒辦法解決一中原則VS.一中各表的爭議。因此這兩樣立場都未被公報寫進去。公報是這樣寫的: 「兩黨共同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謀求臺海和平穩定。 」 這一來,共識就成了「國共聯手反對台獨」。換句話說中共以反獨做聯結─事實上也就是反綠─終於把國民黨拉進「共識」中加以鎖定了。─這鎖定依中共統戰的邏輯是善意的,是「協助」國民黨走「進步」的下一個步驟所必要的。 至於下一個步驟,在2013,當馬英九主席在對習近平總書記回函中強調承認「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一句馬在1992年12月6日痛批的話時,終於被實踐。1992年8月 27 日新華社報導海協會負責人強調的,共識既然有了,「下一步,應該要解決這個問題,涵義應該有更加明確的論述」,現在「下一步」終於完成了。 由於蘇起誤判了國民黨的抗壓力,蘇起用來掩護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終於掩埋掉了一中各表。這當然應是熱愛一中各表的蘇起最重大的一個「沒料到」了。 蘇起第三個沒料到是「沒料到九二共識成為國共2005年及2008年談判與和解基礎」。 在九二共識沒料到地大紅特紅後,九二共識還被認為不只成為國共2005年及2008年談判與和解基礎,甚至連陳榮傑都一反過去否定九二有共識的說法,改口認為「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93辜汪會談」。 這當然不符合當時的事實,事實是: 1992年年初,海協會邀請辜振甫等人跨海訪問和汪互會。8月4日,汪道涵再次寫信邀請辜振甫。8月22日,辜振甫接受邀請。1993年商討地點,3月5日,辜振甫表示,地點「只要大家方便」,最後雙方以在新加坡會面定案。 從這過程看,辜汪會早在10月底香港會談之前雙方就敲定了,根本無所謂的香港會談形成共識才有辜汪會這回事。更重要的是,在香港會談被馬批為「商談功虧一簣」,並且否認有共識後,辜汪會在1993還是照様舉行,一點也不受影響,我們甚至反而可以說正是擺脫有沒有共識的糾葛,大家才在「擱置爭議」,「求同存異」中讓辜汪會順利舉行的。 的確,早先中共是希望雙方先在北京,香港三次事務性協商中雙方簽下「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文字後再拿到辜汪會中大肆宣揚慶祝,但現在既被馬英九痛批沒有共識不能「言不顧行」,只好在辜汪會前會中會後都隻字不提共識兩字。否則中國在1992年之前是那樣賣力推動,力爭一中共識是為兩會事務性協議前提,2000年後又大大宣揚九二共識是開成辜汪會的關鍵,若當時真達成共識,真是天大地大,雙方不利用辜汪會敲鑼又打鼓才怪,但事實上當時不只辜汪兩人的談話中隻字不提共識,《人民日報》丶《中央日報》的所有報導和學界中全找不到共識的提法。 現在很多人跟著不久前唐樹備「歷史已經證明,李登輝提出“兩國論”之後,兩會的連繫因此停擺;陳水扁不承認九二共識,8年都沒有往來;馬英九明確表態承認九二共識,兩會就恢復協商」的說法强調九二共識的重要,但發明九二共識的蘇起在華山會議中倒低調得多,一再強調,兩岸互信才是復談的基礎,九二共識只是個名詞,這名詞丟掉了他都不覺得可惜。 他說2008前後國共間已經有非常深厚的互信基礎,這才是復談關鍵。因此蘇起說,民進黨與其思考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或創造新名詞,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民共互信,並尋求全黨「不獨」的共識。 他這倒說得平實,2008年之後,馬政府在蘇起主導之下採取「兩岸高於國際外交」、「外交休兵」、「和北京協商外交空間並讓華盛頓覺得被蒙在鼓裏」、拒買美國武器丶拒絕美軍機在88水災中參與救援等等一連串的親中遠美政策。我們很難想像當馬總統有了這一連串實實在在的親中遠美政策後,只要蘇起不發明九二共識這個虛的「名詞」中國便不夠喜悅,便不相信馬,不願和馬政府復談─何況當時馬政府對九二共識的定義還是中共極度厭惡的一中各表而不是現在馬主席重新定義的一中原則。 無論如何,蘇起當年主導的「不獨」和國共互信措施很難想像民進黨可能接受。 中共強調九二共識對復談的重要性,目的其實是要回到蘇起的原意:針對民進黨喊話要民進黨接受。至於對國民黨,中共並不是拿九二共識做為復談的通關密碼,對國民黨,九二共識中共是拿來另有所用。 「九二共識不是國共復談的通關秘碼」這句話正是蘇起說的,這當然沒錯;但如果說九二共識是中共用來鎖定國民黨的國家定位,以便「進一步」消滅一中各表的通關密碼則是沒有問題的。 在華山會議中要民進黨至少默認九二共識的沈富雄說,九二共識一戰,結局是「國民黨小贏共產黨小讓,民進黨在做不必要的纏鬥」。但他卻又語露玄機地說: 「假如民進黨持續堅持反對九二共識的立場,這對台灣也有貢獻,因為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會給國民黨更多談判籌碼,向共產黨多要一點,這對台灣也是有利。」 「但是,麻煩就在於,假如未來民進黨執政,未來不得不修正時,會有前後不一的情形。建議民進黨,九二共識已走如此地步,不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本文分析下來,所有的發展幾乎都和蘇起原先設定的目標相反的九二共識,13年來各方為他纏鬥的結果,應該這樣盤點: 九二共識推出至今,國民黨喪失了國家定位上堅守20年的一中各表立場,是大輸;相對的,當然是中共大贏;假使認定九二共識只是國共共識而不是兩岸共識,則台灣在國家定位上仍未跟隨在國民黨後面向中共讓步;至於民進黨,依民調支持反對的各為36.9%和37.1%看來目前應是輸贏不大;但如依沈富雄看法,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目前做法對台灣有利,民進黨是有貢獻。 無論如何,對台灣而言,馬英九是不是真的放棄「一中各表」將是如何評價蘇起的九二共識策略的關鍵所在。 在華山會議中,大家群起而批評馬主席對習近平回函說九二共識是兩岸堅持一中原則,一中各表已經不見了。 對這批評,蘇起強力辯護說「不會、不會」,蘇起說假使馬主席真的放棄一中各表,他也絕對不能接受(馬主席), 他說,台灣常常過度解讀一些很小的現象,「我們不要只看這些浪花而錯失了大潮流」。那麼我們就看看馬主席未來用什麼辦法來激勵人心、證明是他仍順著一中各表的大潮流,而他正經八百地給習近平的回函真的只是小浪花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